• 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 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 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 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 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
• 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它的事业,从表面来看虽然平反,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之一。
•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
•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 人类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信念,只有信念才能影响信念。
•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
•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 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 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念不妥协的人。
•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
• 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
• 年轻人把受教育求进步的责任和对恩人及支持者所负的义务联结起来,是最适宜不过的事,我对我的双亲做到了这一点。
•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 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由教学人员来决定。
•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 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 身教重于言传。
•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警察最不怕的人是被判了死刑的人,最害怕的是内人,警察最哭笑不得的事是,他刚刚批评教育释放的小偷把他的自行车给偷走了。
•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 知教教育者,语与其受起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广性。
•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 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 每一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
• 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 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
•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 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 可是最糟糕的还是你们男人家不愿意让女子受到能有所作为的教育,不愿意让她们凭自己的努力赚到堂堂正正的生活。她们所受的教育只是为了装装门面,好像她们一辈子只应该受人爱怜,靠男人吃饭,永远不会遭到不幸似的。
• 朋友是宝贵的,但敌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会告诉我,我可以做什么,敌人将教育我,我应当怎样做。
•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 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
•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 荣誉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因而只有那些禀性高尚积极向上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备。
• 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 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
•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 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
•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 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 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
•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 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我学,自我学一辈子,学到老。
•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 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 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
• 我把教育定义如下:人的智慧决不会偏离目标,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资料之后所剩下的本领。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荣辱,不以身外的荣辱介怀,用息事宁人的态度避免无谓的横祸。
• 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把人分为“分裂的人、具体的人、未完成的人、完人”等不同层次。
•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版权声明:本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