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昏乍凉还热,湖山梅雨初收。对饮花前云侧,坐待残月如钩。
• 对我们的判断真正产生作用的,已经不再是来自向自然学习或者向原作学习的经验,而是来自知识的、印刷品的二手的间接性经验。这个经验构成了我们内心世界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 既然天尊地卑,太初气之始,而木又曰“曲直”,舆地神韵,便多制约一方风物气质,“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遂生“三才”之说,固然,胶东旧时闯关东有歌谣曰“男人要闯,女人要浪”,后世多讹,其实,除了说山东人胆大,非旧时河南的“地荒穷走”,其主旨在天意,因东方曰“苍天”,有称“上天”,由此方孳乳,都有破陋习、辟新天地、复苏德艺的意味,所以,山东人闯关东,实乃闯天下,有尊卑,有侠义,有开拓,凡事好直言议论对错,此又谓人之“曲直。
• 树勇的画恐怕还不光如此,首先,他本就精于中外摄影、图像史,反省力极强,故构形取之有道,绘之有神,非一般学院派的死板,或那么“启蒙”,那么“文艺”,而是活脱脱的日常生活,自家忖思,自家怜,自家园子,自家菜,恐怕连友人亡故、引车卖浆、内心的逃逸,都可成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也就是一个“小人物”的烦恼,而这烦恼,却又寻了绚丽的色彩,养了自己的宁静,给了别人视觉与解脱。
• “人的状态,人的生活,人活着的态度和境界,是你自己一步步活出来的,体悟出来的,不是学别人的东西然后用嘴巴在那里胡乱地说出来的。画画也好,写作也好,只要贴着自己,诚实地来画来写,就行了。你的画解决得是你自己的问题,尤其是自己内心当中的问题,不是别人的。”
• 我未研究过画史,文人画,怕缘起东汉张衡、蔡邕,通文学、音乐、书法,蔡氏还创了八分书体。传说,张氏画兽,兽不敢出,蔡氏画云汉,人观之觉热,画风,人见觉冷,传神如是。
• 有木在山,经雨临风。寻之觅之,始得其踪。有木在山,春芽初发。采之以归,名曰为茶。
• “父亲教我写字,说要心地端正。此事不能小瞧,可以直见性命“
• 有茶于野,新叶芃芃。时有花落,烟雨濛濛。有茶于野,薄言采之。鸟鸣深涧,在在如诗。
• 你不静下来听一听,春风就会吹过了,再不去郊野看一看,那些花儿就落了。
• 有茶在枝,亦清亦新。一片树叶,多少知音?有茶在枝,造化所成。处之自在,人却多情。
• 而跟绘画相比,摄影术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在于所有纪实性的照片都源于一个物体存在的现场和事件发生的现场。这一点又衍生出照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摄影师的在场性。“他就在事件现场”这一特定的属性,意味着他确实看到并且可以证明这一事件真的发生了,他本人即是照片当中所陈示事件的第一见证者。这两个特点,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一张照片中所描述的内容,确凿无疑地指向了现实本身。也就是说,照片中所显现的信息与现实时空当中所发生的事件之间有一种毋庸置疑的指认性和对应性。二,自从这张照片存在之后,在摄影师不在现场时间现场已经随时间成为过去这张照片就等于是现场的定格,瞬间成为永恒,那一动态事件永远在一张图像或者一组图像当中凝固下来了。在这一意义上
• 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
• 我们今天会很喜欢古人话的山水花卉翎毛草虫,哪些诗文题识也好,却很少想到,他画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己彼时彼地切身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有时会感慨今天的人没有古人那么丰富的想象力了,其实是古代的那种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已经没有了。
• 一生有限生涯,不可张扬自夸。默默做些事情,时常梦见桃花。
• 因丰子恺的护生画,依释教劝诫,只借民间琐事或典故别善恶,固得“方长不折”,放生获福报一类,而树勇与我这代,历经滥杀奇观过来,善虽未泯,恶也扑面,惊魂未定,僧俗混杂,正负相见,用文艺检点起来,虽未至彻底光明,却识已过人,故见其画,虽不敢说“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但言乱世逢生,养神延年,绝不为过。
• 江山清明疏净,田畴农人正忙。孤蝉傍于衰柳,秋风老了荷塘。
• “观念摄影”一九九七年的确由他率先提出,未曾喜功,后来,他善意挖苦那些背着土豪相机老往西藏跑,以及当代摄影弊端的文字,都别开生面,严肃叙来,一板一眼,毫无戏谑,其暗讽,却又让醒眼者读来忍俊不禁,由文字也看出,他的幽默与洞若观火是藏起的。还有他策的展览,主编的丛书、杂志,摄影教学,摄影史资料整合,都是植树育人的细活。
版权声明:本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